“端午前后,百草为药”,在南方的一些地方,流传着这样的说法。也就是说,端午节前后,是许多中草药的成熟期,这个时候的草药,药性最好。
据史料记载,原来在隋以前,有很多丛林密布的蛮荒之地,气候闷热、多雨潮湿、野兽成群、毒蛇出没、瘴气弥漫。南迁而来的客家先民进入这里后,在生产生活中,时时需面对瘴气虫蛇及各种疾病的挑战。为此,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医药知识,结合实践中探索得出的经验,就地取材,用当地的草药来防病治病。经过数百年的反复实践,草药治病被客家人广泛接受,几乎家家户户每年端午期间,都要采摘或购买许多草药备用。
这些草药不仅在缺医少药的过去为客家先民治好了不少病,就是在交通、医疗设施、医技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,当人们偶感风寒或遇一些小毛病时,也用“泌茶”(又叫“发茶”、“苦煎茶”,即草药煎汤)解决问题。因此,草药仍然受到老百姓的看重。福建一些地区每年一度的草药市场经久不衰,从古到今一直延续下来,成为客家人过端午节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。
在夏天,这些草药并不叫草药,而是被叫做“凉茶”。在端午节一直是被村民们当做采凉茶的最好的日子,“这一天采的凉茶药效最好!”澄潭江镇的刘爱英女士就说,她每年端午节都会上山或者去河边采集10多斤艾草、菖蒲、夏枯草、桑叶、菊花、薄荷、连翘、竹叶等草药,晒干,以供整个夏天泡茶喝。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除非对草药非常熟悉,否则擅自采集或购买草药煲凉茶很容易喝出问题,是药三分毒,生草药毒性不明,未经炮制其毒性更大,自配凉茶需谨慎。
另外,凉茶取材虽然讲究‘药食同源’,但即使是可以当作食品来用的药材也同样具有中药的四气五味。比如经常被大家使用的金银花、玫瑰花、苦丁茶等药材,性味大多是辛甘寒凉,如果大量喝,在清解暑热、滋阴补阳的同时,也会使人体脏腑的阳气发散、受损,脾胃等器官会由于阴液的滞腻而功能失调。如果喝凉茶后觉得“口淡淡”,就表明是过量了。